供稿: 新葡萄8883官网AMG | 时间: 2010-09-25 | 次数: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力学、计算机基础、现代企业管理、矿山地质学、测量学、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安全技术、采矿学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采矿工程所需要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 3. 掌握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了解采矿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掌握矿山地质学、矿山机电、矿井通风、安全技术、采矿学等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 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理念,具备应用采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的初步能力; 7. 了解国家有关采矿工程专业设计、生产、安全、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 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课程结构框架。课程体系按“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体系结构框架图 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按照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等5类。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划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工程基础类课程3类;学科基础平台由专业基础类课程组成;专业教育平台主要由专业类课程组成。 1.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矿业工程、力学。 2.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矿山经济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电工、矿山机械、矿山测量学、矿山地质学、岩体力学与工程、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学、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等。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详见附件。
点击下载